8月14日,小牛电动(NASDAQ: NIU)公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财务数据。第二季度,公司收入8.288亿元,同比增长0.1%;净亏损190万元,同比由盈转亏,去年同期为净利润1440万元;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,经调整后净利润为1440万元,去年同期为净利润3120万元;毛利率达到23.1%,为历史新高。
(相关资料图)
环比来看,公司营收和利润方面已经较一季度的大幅下滑有所回调。一季度小牛电动营收为4.17亿元,净亏损6033.81万元。
销售数据方面,小牛电动当期共销售21.20万辆电动车,同比增长1.5%。具体而言,国内市场同比微降1%至17.86万辆,国际市场则增长了17.1%至3.34万辆。不过,由于国内市场平均每辆电动车单价(下称“单车均价”)有所增长,国内销售收入在销量基本持平的情况下仍有提升,增加7.1%至6.38亿元。
二季度整体单车均价为3910元,同比下滑1.3%。国内市场单车均价3577元,同比增长8.1%;国际市场单车均价3430元,同比下滑33%。
小牛电动在国内市场已经遭遇销量增长困境,连续多个季度下滑。尽管财报称得益于公司高端产品结构的战略优化(即提升了单车收入),抵消了中国市场销量的小幅下降,但近年来,电动车市场竞品如雅迪、爱玛等也采用了高端化战略,平均单车售价正在上升,这将给小牛电动带来更多竞争压力。
而在国际市场销量增长背后,主要拉动增长的是单价较低的电动踏板车,而售价更高的电动摩托和电动轻便摩托销量下降,因此海外市场收入在当期下滑了超20%,为1.15亿元。
此外,公司当期营销费用增长了18.4%至1.095亿元(其中股权激励人民币270万元),较2022年第二季度的9250万元增长18.4%,主要由于国际市场业务的扩张,并且物流和租赁等费用也有所上升。销售和营销费用占收入的百分比为13.2%,而2022年第二季度为11.2%。
管理层在电话会上将国际市场的成绩总结为“喜忧参半”,主要挑战包括本季度欧洲市场的经济放缓,以及产品组合在性能方面的差距。不过,公司观察到东南亚市场有需求上升的趋势,计划下半年正式在当地发布换电式电动车产品,这有助于降低购买电动车的前期成本。
线下门店方面,公司已不对外披露门店数量,但从简报中可得知,当期小牛电动国内线下门店为2844家(去年底数据为3102家),291个城市合伙人,布局237个城市。在海外主要市场为欧洲,布局53个国家,有55个经销商。电话会中公司透露,截至8月,公司产品通过美国的400多家和欧洲的700多家零售店销售。
除了门店方面的收缩,从财报还可看出,今年小牛电动在人员方面也有所收缩,管理费用及研发费用中,员工成本各减少了210万元和260万元。
市场表现上,小牛电动盘前报3.5美元/股,跌4.63%,总市值2.831亿美元。